一直到展覽開始了一個月,我才開始比較有時間這個展,佈展期間雖然一直待在作品旁邊,其實一點都不知道這個展覽或這些作品在說什麼。

現代怪獸是歷屆以來規模最大的雙年展,底下還有六座微型博物館,但這是一個嚴肅的展覽,即便在我還沒開始進入這個展覽前就這麼覺得,展覽討論了很多政治、戰爭和死亡,是一個看完很耗費心神的展。

展覽的主題從中國古代的怪獸「檮杌」(ㄊㄠˊㄨˋ)開始(說實話我從不認識牠);展覽構思汲取自台灣文學史學家王德威著作《歷史與怪獸》,展覽的意涵很深,不過我暫時應該看不下去,只想簡單地搞懂展覽想表達的東西。白話來說,檮杌桀敖不馴且可預知未來,因此參與了歷史的推進;在現代性的歷史演變中,我們所以為的進步(政治、經濟......),同時扼殺了許多其他的可能性,而這樣的機制與演化過程,不啻為一檮杌。

→維基百科上的檮杌長這樣

展覽的主視覺是個大M,隱含了幾個意思:怪獸 monster / 神話 mythology / 鏡像mirrow /  現代性 modernity.....(還有一個我忘了..囧)
 

入口的《等候大廳‧現代性場景》,讓所有進入美術館的觀眾從後台進入前台,其實概念上還滿有趣的。我也喜歡22米螢幕上映照出的觀眾剪影,和作品所表達知識傳遞的概念,今天去聽了其中一段關於助產士的討論,是我平常不太碰觸的領域,滿好的;有機會想聽完其它的,不過好花時間。至於現代性場景那部份,我打算暫時掠過....

不少作品觸及戰爭議題,如義大利藝術家組合葉凡.吉亞尼謙和安琪拉.瑞奇.魯奇的影像裝置《有關二十世紀的三聯畫》,影片展現戰爭的可怕後果,如腦部手術特寫和饑荒,腦部手術確實滿可怕的。可惜我沒有很懂這作品,但覺得影像的效果很不錯-單就視覺效果而言。

反而是《亞法隆島》還滿有意思,呈現社會中彼此角色之間的微妙關係~《未完的對話》長達46分鐘我沒看完,不過我看到的那個部份,強烈地討論了階級與身分認同的問題。

《怪獸的現代故事》是一顆掛在牆壁上的樹,樹上長滿了手指(我拿過那些手指,其實滿像真的 有點噁),狠有超現實的意味,我挺喜歡~

高重黎的影像裝置《人肉的滋味》拍攝高齡九十三歲的老父親,他的後腦杓殘留一顆子彈,是一九四八年國共內戰徐蚌會戰期間,解放軍射進他的腦子,這顆子彈成了父親見證歷史的證據。

洪子健與安森‧法蘭克策畫的「歷史與怪獸博物館」集結台灣大規模殺傷性武器、日本的二戰研究單位等,呈現日本在二戰期間如何在中國戰俘身上進行馬鼻疽細菌實驗。與其說這是美術展覽,倒更像某個戰後紀念館,專心融入就會有毛骨悚然的感覺。
 
 

愛莉莎.史翠娜(Elisa Strinna )的聲音裝置作品《地震交響樂—台灣篇》很有趣,藝術家將921大地震的震波圖經儀器轉化成音樂符號,成為一首管風琴演奏的樂曲,樂音意外地和諧悠揚,還滿奇妙的~

同一個展場中的《姜冰川》非常有機,Adam以檳榔渣、薑樹汁液、台灣植物料萃取、咖啡豆、咖哩粉、雞舍泥土等「材料」,條配成「顏料」,把18公尺的有機麻質畫布浸泡在其中後再暴露於自然環境中。大福畫布在懸掛上牆後異常美麗,是一個敘述環境與生命的作品,算是目前我最喜歡的作品~
 

白雙全的作品我完全不懂,但是去閱讀在落地窗的每個句子相當有意思,有時後看藝術似乎也不需要想太多,就把它當成一種幽默或育樂也不賴~

 

延伸閱讀:

【專欄】文學的鬼魅、歷史的怪獸
形塑怪獸,招致鬼魂──讀王德威《歷史與怪獸:歷史.暴力.敘事》
從檮杌到逃晤──策展,關鍵在於論述 
藝術家亞當‧艾弗凱涅以《姜冰川》終結熱浪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臺北雙年展 現代怪獸
    全站熱搜

    退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