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一直問我可以早觀眾一步看到作品有沒有比較爽,其實是有啦!不過也要視作品而定。
龐畢度這一場,應該是提早看的作品裡最有價值的吧! 而且本來覺得不夠精典的作品,因為看得久了,又為它們花了不少力氣,就好像自己的小孩一樣,愛得很!
世外桃源Arcadia這個概念,在展覽前我完全不知道,也無法想像展場的分區和主題的關連性,直到聽過策展人Didier的導覽,才有了比較完整的理解,也許有少多作品在這個主題下會有點牽強,但基本上整個展覽很像是在說一個故事,並不難了解。
序曲
Arcadia是歐洲自古以來的聖地,相當於中國的桃花源,位於法國南部,四季如春、草木扶疏、土地豐饒 ─ 不過還是有死神,入口投影中普桑(Poussin)的作品裡就有墓碑。
《阿爾卡迪的牧人》為普桑代表作。在這幅畫裏,三男一女四位牧人正在辨認墓碑上的拉丁文:“Et in Arcadia ego”,不管ego是否死亡本身,整個畫面表現的確實是對“死亡”的討論和思索。天色有點暗,有三棵遠近不一的樹都傾向左邊,石墓線條端莊,四個人神態各異。 畫面的右後方,在較暗的地方透出晚霞,這幾縷光線使整個畫面顯得特別優美,這種對幽暗的平衡,使人絲毫感覺不到死亡的可怕。的確,使我們害怕的不是死亡本身,而是它所代表的“分離”。但這種分離不獨死亡才具有。
Didier塑造了一種讓觀眾走入畫中的情境,穿過普桑的畫作就是現代藝術家LALANNE的羊群 - 跟普桑相聚300多年,24頭羊裡有14隻沒頭,但遠看很像低著頭在吃草,好可愛,這個不知算雕塑還是裝置的羊其實也可當作家具。
LAPICQUE的《牧人之眠》非常繽紛,完全沒有油畫的厚重感,內容是十足豐饒的境地,牧羊人睡著在樹叢間,不注意不容易發現。右下角還有隻老虎 - 當然Arcadia是不會有老虎的,但這隻動物為畫作帶來不同的想像空間。
信使
Glenn BROW《結構與道德》,我覺得是幅超現實作品,讓人忍不住想到瑪格麗特,在Arcadia的主題中,訴說著人與自然的融合。
阿卡迪亞
BONNARD《含羞草畫室》很有名,但我其實比較愛 奧圖‧舒爾(Otto Schauer)的《菜園》,畫面中像是灑滿金黃的陽光,但清爽的色調又不至於太過炙熱,像是充滿活力的春夏之交。
ERNST《法蘭西花園》我很愛,橫過畫面當中的是法國羅亞爾河(恩斯特居住的地區),畫中露出一個女人的身體,其實是一件19世紀的畫作,恩斯特直接在畫上再繪上羅亞爾河的風光,造成拼貼的效果。(我非常想知道下面那張圖原本長什麼樣子,因為露出的女人 胸部的位置十分詭異...)
重現阿卡迪亞
《呼吸陰影》是件很特別的作品,鐵絲網裡是滿滿的月桂葉,散發著淡淡的香氣,葉子是從青翠逐漸枯萎(據說會更換)...
豐盈
MATISSE《大幅紅色室內景》,據說是馬諦斯個人生活及藝術發展歷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。畫面上方左右各有一幅黑白、彩色的馬諦斯畫作,下方是他畢生不斷嘗試、研究、實驗的曲線、直線與柔軟的花朵,加上可愛的小貓小狗。我發現自己滿喜歡這種大面積的亮麗色彩,內容活潑,調子卻很沉穩,很耐看~
Gursky《99分》。年初去學學上課時才認識Gursky,看到這作品特別有親切感,他可是作品賣的最貴的攝影師阿! 超市堆滿了五顏六色的商品,象徵當代的豐饒。
享樂-這區的作品我都很喜歡。《兩女友》、《金髮女郎》》、《女人與鬥牛犬》(這張的說明很有意思-深得我心,可以去官網看看),都是在描述花柳街的應召女郎,不過畫中的女人都很大方自然,展現了女性不同體態的美感。
PICASSO《躺著的女人》視這次展覽主打,不過並不是我的最愛,原作比想像中小好多喔。
和諧
MIRO的《藍色二號》是270x355cm的大作,運來台灣後才加框的,親眼看著法國人繃畫布,本來以為有什麼厲害的工具,但結果竟然也只是魔鬼氈跟釘槍而已。佈展期間我們總戲稱這幅是1兆的作品(1後面很多0),而實際上也價值不斐。很簡單的作品卻帶著哲學意味,觀眾必須放空後進入作品,猶如進入宇宙與大自然,期待人與作品在觀賞過程中達到和諧的狀態。
我一直喜歡CHAGALL的作品,總有一種在作夢的感覺,《彩虹》也是,變形的艾菲爾鐵塔和在月光下談情的情侶、騎著小毛驢的男子和公雞、跳舞的人和月桂樹,拼湊在一起卻很和諧,是歡欣的紅色夢境。如果要掛在房裡,我應該會選這種~
草地上的午餐
《草地上的午餐》非常有趣,作品中出現諸多著名的藝術家,還有很多動物,完全就一付在天堂的樣子~
其實還有兩部重要的電影我至今沒空看, 我不想錯過不想錯過呀...
世外桃源-龐畢度中心收藏展
2009年4月18日—7月12日
臺北市立美術館1樓展覽室
延伸閱讀:龐畢度對世界許下的美好承諾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