雙年展中,我最喜歡的是2樓的展區 ─ 雖然佈展時有我最不喜歡的藝術家==
胡曉媛的《木/罅》及《木No.7》是一組非常雅的作品,我第一次細看整個為之驚艷! 這兩件木系列作品乍看都只是木片拼組而已,但細看才會發現是描繪在絲上的木頭紋路,非常逼真,目的是要讓觀眾以新視角定義平面繪畫、立體雕塑及媒材的本質,思考表象與本質之間的關係;《蟲寫》與《蟲跡》,則是胡曉媛紀錄昆蟲沾墨移動後的痕跡,透過影像記錄抽象水墨畫的創作過程。
Shezad Dawood《邁向可能的電影》非常有科幻意味,是會吸引人繼續看下去的影像~ 雖然整個不懂但我還滿喜歡這位藝術家的作品。
《復活二號》對我還說則是充滿了視覺上的美感!
Jonah Freeman & Justin Lowe的作品以二樓幾近棄置的玻璃展示櫃為中心。《浮動鏈(假牆)》這件裝置作品是由三種顯著不同的環境組合而成,經由一連串的入口,將三種環境連接起來。包括北美館行政部門辦公室的翻版─一個通常禁止觀眾入內的區域,展示區後台─棄置的玻璃櫃及觀眾平時無法得見的臨時性板牆結構,及位於最末端的章魚區─裡面是一些雜亂無章的組合:植物、植栽容器、噴泉、按摩椅和個人化的電子設備;藝術家企圖讓觀者藉由感受不同空間所營造的情境,打破對現狀的既定認知,以進一步探討人類生活在未來時空可能發展出的新趨勢。佈展時這展間讓人相當痛苦,但是辦公室和後臺的對照無疑還挺成功的~
阿根廷地景建築師 Nicolás Uriburu 致力環保,作品都是以呼籲環保出發,《綠的宣言》從廢氣管中排出的綠色水流、變色的身體,《受害者與加害者》試圖變回樹木的傢具,每一件都很直接的呼籲人們重視環保,我好像還滿喜歡這種直接有力又正面的作品~
展場內最受爭議的是日本藝術家島袋道浩的《我的烏龜導師》。藉由一隻真的烏龜來反思「停留」和「回歸」;在劇烈加速度的展覽中,島袋選擇了一個印象中緩慢行動的代表來詮釋(但其實龜龜活動力很強,走起來也挺快的)。雖然個人不太贊成用活體來當成藝術品,但敝公司真的有盡力好好照顧牠,牠的生活環境雖然不比在戶外,但也不輸被養在家中的寵物,只要觀眾捧由不要驚嚇牠就好~ 自己也藉這機會較深入的認識了蘇卡達龜(比認識本展還深入),並且跟牠有近距離的接觸,實在是一隻可愛且親人的動物,難怪很多人選擇當做寵物。(整個離題)
泰國藝術家蘇拉西‧庫索旺10多年前也參加過臺北雙年展,這次用各種線堆滿了展場做出《黃金幽靈》,在好幾噸線紗下藏了十二條金項鍊,開幕當晚就被找到一半。《NiNi石》是2000年他在金瓜石撿到的一塊石頭,帶回泰國後翻模做成一顆假石頭,展期間放回金瓜石,展覽結束後才歸還真石頭,「我想讓大家思考的是:石頭在美術館是藝術品,在金瓜石卻是石頭?」 話說觀眾常常很興奮地在線堆裡翻滾,但本人想提醒大家,很多人踩過其實不乾淨啊!
延伸閱讀:2014年台北雙年展:劇烈加速度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