難得在館裡有閒,下午聽了蘇新田的座談會,順道到展場細看了一回作品。

蘇新田在我眼裡,稱得上標準的藝術家,極有主見、執拗、古怪,那是以往對藝術家的既有成見,在蘇老師身上展露無遺。

今天的座談會,與會的六位來賓中有4位是數學及物理學教授,而令人驚訝的是這四位的講演竟比藝界人士更吸引我。

台大的史英教授講演最為精采,經過他的介紹,我才知道網路上曾流傳一時的錯覺畫作,竟是有「幻覺藝術之父」之稱的荷蘭著名版畫家M.C.Escher的作品,當時雖驚詫,仍不敵在知道這些作品與數理有如此密切關係後的讚嘆。(點圖看更多)
Escher
第一次認識Moebius Ring是在達文西密碼中,今日再見,想起彷彿小時候就玩過Moebius的遊戲,不間斷的平面,從中剪開會變成一個大圓,對我來說這是想不透的奇妙現象。

另一位陳義裕教授展示了投影造成的「焦線」,依舊是讓我看到傻眼,真是太神奇了,雖然無法完全理解,畢竟多認識了一種物理現象。

聽了座談才知道蘇老師的作品與達利或畢卡索竟有些許同理性,由不同領域的人解釋一樣的東西所得到的不同答案,確實有趣。

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 *

回頭看這次蘇老師的展覽,共分為錯覺循環、非物體、深度錯覺、多重世界、空間旋迴及循環水平線6大主題,每張作品都能明顯的表現出循環空間的中心主旨。先撇開這樣的特色不談,單看蘇老師畫作的一角,其實本身就是讓人愉快的作品,用色豐富鮮明,內容也趨近自然,我這門外漢也看得出有相當深厚的繪畫功力;加之以循環空間帶來的錯視感,不可否認對我有相當的吸引力。
天近地遠夏日黃昏
我最喜歡的一幅作品,右下有夕陽餘暉下溫馨的兒童遊戲,左中是海浪的波
濤,左下方的吊床串起了兩個看似不同的空間,寧靜亦活潑。

大地扭轉重力多變
扭轉的地平線,空間無限延伸,看似雜亂卻因水面帶來流動感,
左方的「洞」是最後補上的,帶來些許平靜的感受。


雖然不甚清楚這樣的作品如何發展而來,但能將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相結合,確實是讓我開了眼界。深入些認識了蘇新田之後,對他的觀感大有不同。



蘇新田循環空間繪畫回顧展
2007/3/10 - 2007/6/24
台北市立美術館  1A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退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