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數位藝術節超介面展的推廣活動,我一直對數位藝術充滿興趣,可是今年的超介面卻沒有帶給我太多欣喜。猶記去年的V2令我興味盎然,今年相對顯得意興闌珊,不知道這現象到底好不好...面對那些過度數位的作品,我一方面困惑他們的藝術性何在? 一方面又因為這些速食的作品感到膩口而難以下嚥。

整個超介面展我只注意了幾個作品,Unheed Adivice(耳邊風)-討論的是全球暖化的議題,帶些諷刺和警醒的意味;聲音藝術中的竄景-用日光燈管來錄音這想法滿有趣的,今年台北獎這藝術家有入圍;動覺生物是我上次看展唯一有感覺的作品,大概上次我離得夠近,那棵假花隨而我臉部的靠近與移動呈現出不同的反應,很像家裡養的小動物,那一瞬間我真的有感動到。

而展場中的數位遊戲和動畫作品,我始終難以接受那也算藝術,我並非不能接受動畫或遊戲進入藝術領域,而是看不出展場中的作品憑什麼勝過過去那些非數位的作品,或是其他在生活中接觸得到的動畫或遊戲,總覺得如此一來貶低了藝術的價值,所謂的藝術,根本早已充斥生活,只是開發者未必懂得用藝術來包裝心血......

聽一堂課的效果比看展覽好,有人解釋讓一切輕鬆許多,我平常上研究所的課也沒這麼專心。數位藝術的重點在時間、空間和溝通之間的相互關係,人和機器的互動也很重要,這重點我會好好記住。Chris Cunningham 再度出現,不過這次我見識到不一樣的作品Flex ,雖然他有非常多作品其實讓我很難接受,還是比較喜歡All is full of love,但我仍舊覺得他是一個天才;They Rule 是個驚人的網路藝術,透過全美前百大企業,便可以由董事的名單層層展開,看到他們和其他公司的關連,我一回家便立刻上網搜尋,2001的作品現在還持續更新著,這藝術家有認真。

下面是有講座裡介紹到的其中幾個作品:
吉姆.坎貝爾 動與靜 #2, 2002 
非常大型的LED所製作的作品,講的是科技必要性和人的關係。

拉法耶‧羅札諾-漢墨
幾乎是全球性的互動藝術-透過觀眾在網路中輸入的文字,轉換為摩斯密碼再控制光線的變化。

Edward Steichen
我很無法忍受的作品-螢光兔,基本上這藝術家我很想叫他去死。不管藝術有多偉大,生命都應該被尊重。

還順便複習了上一屆雙年展的藝術家-田口和奈。

我大概就只能靠著這種機會,非常緩慢地累積著我對作品和藝術家的認識,可惜的是再怎麼認真,面對那些我壓根沒聽過的名字和作品,能記住的是微乎其微~ 不過,我想我還是會繼續下去吧!誰叫我對這玩意兒是那麼情有獨鍾。


延伸閱讀:公共空間的互動雕塑家:拉法耶‧羅札諾-漢墨
     感性的媒體工程師:吉姆.坎貝爾
     愛德華多.卡茨之生物科技批判:《螢光兔》

10/27

吼吼!我今天發現,這堂課的範例很多都出自2004國美館的漫遊者,直接上網看吧!真方便吼~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退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